中三那一年,我们必须应付政府初级文凭考试(LCE)。在我所居住的社区里,有很多比我年长的少年,念完中三后便没有继续升学。他们多半是因为考试落第,加上家庭经济拮据,只好提前踏入社会,开始工作——这是社会底层人物常见的命运,我的兄长亦不例外。
虽然这种情况早已司空见惯,但我不愿步他们的后尘。只要还能多读两年书,我就心满意足。至于之后的路会如何,我不敢妄想。
对于那些考试不及格的人而言,通常只有三条出路:留级重读、申请转读培元独中,或者直接找工作。而这三种选择,我都不愿面对。
如果我考不上,唯一的可能就是出去工作。因为不论是留级还是转校,都意味着继续花钱。对于我们这种家庭而言,越早赚钱越好,这是典型的“穷人思维”。
回顾近几年政府考试的成绩,培元中学的升学率似乎逐年下降,升上中四的比例竟不足四成,有时甚至只够开一班,部分学生还需被调往其他学校。这种情况怎能不令人担忧?
考试成绩按等级划分如下:A(1–2)为“特优”Distinction,C(3–6)为“优等”Credit,P(7–8)为“及格”Pass,F(9)则是不及格Fail。
我平时成绩并不出众,想在任何一科考获“特优”都很困难。但我所就读的是A班,整体水准不俗。只要马来文及格,再配合几科优等和及格,就有望顺利过关。我对自己还是有信心的,但为了万无一失,仍必须全力以赴。如果能找到快速有效的方法争取高分,那就更好了。
除了马来文、英文、华文、数学、科学、地理和历史这些必考科目外,我选择了美术作为选修科。多数同学选择商科或家政课,而我自觉美术无需特别准备,以我的程度,考个“优等”应不成问题。
考试前的一个月,同学们纷纷进入备战状态,连我也减少了看电影的次数。语文课上,老师们预测可能出现的作文题目,我一一抄录在笔记里。
科目众多,临考前才临时抱佛脚,根本无法完全吸收内容。我的天资有限,记性也不算好,想要只靠背要点应付考试并不现实。如果真有天赋和好记性,班上的成绩名次也不该是现在这样了。
知识的积累需要长期耕耘,只有记忆力出众的人才可能做到“过目不忘”。回想起来,我确实太贪玩,平日没有好好用功,到了关键时刻才知后悔,实在太迟。
我们住的地方,人口逐渐减少,有些邻居在外买了房子搬走了;有些为了上班方便,偶尔才回来住一晚。辍学的年轻人也大多外出打工。原本热闹的家屋,如今冷清了许多,洗澡再也不用排队,后院也没人聚赌了。这样的宁静,倒也让我能在临考前安静温书。
LCE考试如期举行,我竭尽所能做好了准备。经过一个多星期,所有考试顺利完成。同学们如释重负,我也如笼中鸟重获自由。接下来的日子里,虽然仍需到校,但不必上课,我们开始商量假期要到哪儿去玩。
大家心知肚明,这也许是我们最后一次在同一班级相聚。成绩放榜后,升学、留级、转校或辍学的人将各奔前程,彼此会否再常见面,也就难说了。
假期里,我依旧照例前往安顺探望堂伯。母亲在美罗一家人家工作多年,雇主是一对中年夫妇,育有一对子女,待她很好,她也因此一直为他们服务超过十年。那年,他们让我在他们家小住几日,给我一个温馨的假期。
这个假期里,堂叔一家迁往鸿展园,在那边租了一间小楼,地方狭窄。我回去的时后,发现许多私人珍藏因空间不足被当作杂物丢弃,心中不免有些怅然。
(后排)徐金辉,林国旺,陈文生,邓振南,伍楚亮,陈金全,苏承源,梁锡芳,黄国昌,翁光华,颜平宗,江志强,冯裕德,列伟杰,黄家杰,钟汉镇,吴瑞堂,黄启德,林庆潜,陈德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