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文字记录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和人生经历,尽管我的人生平凡无奇,没有伟大的事业,也没有恢弘的经历,但其中的一些生活片段,却是我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在他人眼中,这些或许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我而言,它们承载着深远的意义。每当回忆往事时,我的思绪便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当时的情景之中,内心深处的感情也随之触动。我希望通过这些文字,与朋友们分享那些年的集体记忆。

2021年8月13日星期五

(39)财务规划


 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对财富的渴望也变得越来越强烈。那不再是单纯为自己谋求舒适的生活,而是一种来自责任的动力,推动着我不断向前。虽然生活不是为了钱,但生活都需要钱,有了更多的钱,人生才会有更多的选择。我渴望的不仅是事业上的成功,更希望透过稳健的投资,为家庭带来稳定、可持续的收入。

我还记得那是2001年,政府刚推出“大马信托基金”(ASM),向全民开放申购,非土著配额只有30%,却吸引了大量民众争相申请。开放当天清晨,PNB大厦门前早已排起长龙,我的妻子也在其中。

为了孩子的未来,她天还没亮就出门排队,只为多买几份。看着她为家庭奔波的背影,我内心感激又不忍。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努力,其实正是一家人通往更好未来的起点。

那时候的基金利息是7.8%,后来逐年降到6%-7%。在一些热衷炒股、追求暴利的人眼里,这种回酬根本不值一提。但到了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全球股市暴跌,许多投资者血本无归。这时候,才真正体现出国民信托基金的价值,它或许赚得不快,却稳扎稳打,是逆境中的避风港。

我常告诫自己,投资不是赌博。我宁愿稳中求胜,也不愿追逐虚幻的高利诱惑。购买基金的意义,并不止于利息,而在于无风险地累积资本,等待合适的时机进行更高层次的投资。

回顾自己的人生,我有四个目标,而它们彼此紧密相连:

  1. 拥有持续性的收入:我希望能找到一个可靠的投资渠道,为我和家人带来长期、稳定的被动收入,确保孩子受良好教育,也让我在退休后不为生活所忧。

  2. 送孩子上大学:我希望她们不仅能考取好成绩,还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去先进国家深造,在多元的环境中拓宽眼界、培养独立思维。

  3. 五十五岁退休:这是我理想的年龄,身体仍健,心智成熟。在人生的“黄金十年”里,拥有财务自由,可以结交朋友、培养兴趣,不再为生计奔波。

  4. 环游世界摄影:摄影是我最大的兴趣。我梦想着背着相机,和三五好友踏遍世界各地,拍下人文风情与自然美景,留下自己独特的记录。

实现其中一个目标其实并不难,有足够的储蓄就行了。但要同时完成四个,却意味着更大的挑战与财务压力。而更难的是:即使到了那一天,有些人已经实现目标,却因贪恋金钱的“惯性”,依然舍不得放手退休,结果四个目标一个也没真正完成。

对我来说,能逐步实现这些人生愿望,就算没有千万身家,也已是不枉此生。

然而,在我追求稳健的同时,身边也不断有人向我推销各种“快速致富”的方案。有海外基金、外汇、期货,甚至还出现“海藻种植”这种离奇的投资项目。他们承诺的回酬高得离谱,一眼看上去就不真实。我当然不敢涉足,后来也证实不少都是骗局。

当年,我与一些中东国家有业务往来。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我常收到一些陌生电邮,自称是当地主政者的家属或财务人员。他们说国家局势不稳,必须紧急转移资金出国,并愿意让我提供银行账户,以获取高额佣金。

这种听来似是而非的说辞,也许确有其事。但更多的,恐怕是骗局。我始终不敢回应,也不愿沦为可能的共犯。这种邀请,就像是一场赌局,不论庄家是否有作弊,我都不愿冒那种风险。

不管包装得多么精美、回酬多么诱人,只要不清楚背后的运作机制,我宁愿不碰。我告诉自己:有些钱不是赚不到,而是不值得去赚。赚几千几万,对我生活的改变也有限;但一旦亏了,那份对自己判断失误的愧疚,将是一生难解的负担。

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活锦上添花,而不是让生活随时崩塌。我选择脚踏实地,即使缓慢,但我走得安心,也走得长远。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