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文字记录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和人生经历,平凡的人生,没有伟大的事业,也没有恢弘的经历。一些生活中的片段,在别人眼中,也许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对我来说却是难忘的往事。 回忆会让我的思绪沉陷在当时的情景,触动内心的感情, 我希望凭借这些文字,和朋友分享当年的集体记忆。

2021年8月4日星期三

(34)安华事件


 

1998年吉隆坡国际机场开始启用,国家体育馆也正式开幕,英联邦运动会在那儿举行,我们公司有幸获得承印赛会的入门票。

这是风起云涌的一年,所发生的事,不论是在政治上或经济上,都带给我国长远的影响。

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我国也未能幸免而出现了危机,当年九月安华被马哈迪革除副首相兼财政部长职位,接着被控肛交罪和渎职罪而入狱。

两件事的关联和前因后果,真相到现在都还没有厘清。因为两个当事人都否认对方所说的话,而双方的支持者只相信自己喜欢听的话。

安华声称这些指控为诬陷及政治迫害,因为两人针对金融风暴危机的处理方式闹分歧他要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方案,而马哈迪所做的,被认为是打救朋党公司。

马哈迪却说他没有必要这么做,因他已经准备卸任,并公开宣布安华作为接班人,也委任他做了三个月的代首相,甚至安排他负责布特拉再也首相署的建筑工程。

由于很多人向他投诉有关安华的道德问题,他不得不进行调查,甚至亲自接见多个证人。马哈迪说安华知道受到调查,最终的结果将会影响他的仕途,为了脱罪而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方案。只要马哈迪下台,调查的行动才有可能终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方案,将会导致国家丧失主权,高利息会造成很多公司倒闭,或者因缺乏资金而被外资收购,大量工人失业,从而引起社会动乱,影响政府稳定,甚至国家领袖被逼下台。

当时马哈迪的势力稳如泰山,不论在巫统,内阁或者国会,没有人可以推翻他。只有社会发生严重骚乱,成千上万的人走上街头暴动,达到难以控制的局面,他才有可能下台,顺理成章由安华替代。

前一阵子,泰国的首相,韩国和印尼的总统,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被愤怒的人民要求下台,这几个国家,都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缓助,马哈迪似乎察觉到安华的动机。

有时势评论员认为,如果没有节外生枝,安华将会在不久接任首相之职。此时,他大可顺着马哈迪的意思去处理经济问题,就算不同意他的做法,也会暂时忍住,等到上任之后才改革,没有必要和他对着干,除非他真的如马哈迪所说,个人的问题让他不能再等下去。

安华被革职,后来再被判罪送入监狱,看起来他已经是无力翻身。但是,在审讯扣押期间,挨了时任总警长重重的一拳,事件曝光后,引起国内外哗然,他的黑眼圈改变了舆论,也激发了烈火莫熄的运动。这是马哈迪始料不及的,而他也被外媒冠上了暴君这个名称。以上的运动催生了公正党,也让安华的机要秘书阿兹敏在政坛崭露头角。

当时任谁都没有想到,二十年后,这两位昔日的宿敌竟然结为盟友,还赢得政权,马哈迪再任首相,安华依然是指定接班人,结果还是不欢而散。两个人之间曲直离奇的恩怨情仇,到现在都还没有了结。

我发觉到自己的人生际遇,有一段时间,和安华的政途有巧合之处,不过,同样的五年,心态不同,结局也不一样。

1993年我受委成为营销经理,虽然数月前已获得献议,但是我的意愿并不强烈,后来经过考虑才接受。

同一个时期,安华被委任为副首相,他为了登上政治高峰,在党选前处心积虑的布局,击败嘉化峇峇而赢得这个职位。

1998年九月初,我自动的辞去营销经理职位,在困境中另辟途径而获得更多自由;他却被马哈迪革除全部职位,还被审讯扣押而失去了人身自由。

如今我悠闲的享受退休生活,他还在为了要攀上权力巅峰而费尽心思。

我是市井小民,他是政坛红人,论名声,财富和地位,我和他有天壤之别,不过,我感觉比他轻松和快乐得多。


烈火莫熄运动
安华在扣留所中被人殴打,事件爆发后,引起各界哗然。
当年举办的英联邦运动会,入场门票由我们公司承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