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印制各种连续式电脑表格,这类产品上下设有撕线(perforation),两侧带有穿孔(sprocket holes),便于电脑打印机使用。就像一般办公文具一样,电脑纸属于持续性消耗品,我们的客户几乎都是电脑用户。
在所有电脑纸中,使用量最大的是“Stock Form”。尺寸较小的 9.5”x11” 通常是空白的,用于日常打印;较大的 15”x11” 则常印有灰色横线,主要用于报告输出。这类通用纸张在仓库中备货充足,虽然销量最大,但利润率最低。
产品除了单层(1 ply),还有厚达五层或六层的多层(multiple ply)版本,分为夹碳纸(OTC paper)与无碳复写纸(NCR paper)两种类型。
随着技术进步,炭纸逐渐被淘汰。加有炭纸的表格由于厚重,最多只能做到四层,且打印后还需手动分离各层,容易弄脏双手。而且,小型打印机处理多层纸时,底层字体往往模糊,甚至容易卡纸。
我们也承接客户定制表格,常见如印有公司名称与商标的各类账单。大型商行的出货单往往一式六七联,用纸复杂。
在1980年代初期,电脑纸的使用还不算普遍,因为只有规模较大的机构才设有电脑部门。
当时,国内最大的客户是财政部。它掌管所有政府部门的预算,包括电脑纸的采购。所有机关的订单必须依据财政部的合约执行,否则供应商将无法获得付款。
在新经济政策(NEP)之下,非土著公司难以直接获得政府合约,除非特定项目没有土著供应商。彼时,政府推出国家信托基金(Amanah Saham Nasional),发行大量股票以扶持土著经济,相关证券印刷由我们承接,属于特别项目。
1981年马哈迪上任首相后,该政策仍维持不变。
我刚加入公司时,全国只有四家电脑纸工厂。其中最大的是与本地合资的跨国企业 Toppan Moore Paragon,也是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而我们仅拥有四台印刷机。
唯一一家土著公司规模有限,无法满足政府订单需求。因此,许多政府采购需经由土著代理商转手由其他厂商供货。
当年,几乎各行业的非土著企业都设有土著经销商,或与土著合作经营。我们公司也是透过这样的方式,间接取得部分政府订单。
一些半官方机构在采购方面较有弹性,不一定受财政部合约约束,是否采用土著供应商,取决于采购人员的意愿。因此,我们也能直接取得像雇员公积金局、电讯局、朝圣基金局和国家银行等单位的订单。
水电费账单、电话单、所得税申报表、社险表格、公积金对账单,向来是电脑纸用量最大的项目。
在民间,主要用户则包括银行、保险公司与大型商行。他们所使用的电脑表格涵盖结账单、保费通知、收据、商业票据等。
后来,挂牌公司的股票、股息单据、股票交易合约、员工薪资单等,也逐渐成为新的电脑纸业务来源。
1981年,IBM 推出首款个人电脑,随后各类品牌陆续问世。微软也发布了新型操作系统。随着这些设备进入马来西亚市场,许多中小企业也开始信息化,使我们的订单大幅增加。
尽管公司每年持续添购新设备,但产能的扩展仍赶不上市场的爆发式成长。
毕竟我们是一家中型家族企业,资金有限,难以在短期内迅速扩张。当时公司已向银行借入大笔贷款,利率又高,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老板常提醒我们要积极催收货款,以纾缓紧张的现金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