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初到吉隆坡的日子,我每天搭乘迷你巴士进城,到处走动,四处寻找机会。有一天,我前往蔬菜批发市场拜访旧日客户,希望看看有没有适合的工作或潜在的商机,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
那时,我刚从金马崙离职。以前在金马仑工作时,负责把菜农生产的蔬菜分配给批发商。每次下山到吉隆坡,总有菜商热情款待,吃饭喝酒不在话下,让我受宠若惊。毕竟,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他们图的不过是多分点货源,尤其是那些供不应求的蔬菜。而我,也尽力平衡各方利益。
这次重返批发市场,我拜访了两位多年的菜商老友,然而得知我已离职后,他们的态度立刻冷了下来,仿佛我是上门借钱的远房亲戚,疏离得令人心寒。
那年我还年轻,没料到在短短时间内,就亲身经历“人走茶凉”。人情之淡薄,世态之炎凉,教我上了一课,也刻进了记忆深处。
光阴荏苒,转眼我已在吉隆坡工作四年。有一天,办公室里突然来了一个电话。对方是一位中年人,简单寒暄几句后,确认了我的身份,约我在富都的一家茶室见面。
这通突如其来的电话,竟牵出了几年前一桩被许多人当成“傻事”的往事。
当年在金马崙工作期间,有一次我照常到吉隆坡批发市场办事,认识了一位年轻人,叫阿祥。正值农历新年临近,他告诉我自己正在筹钱准备赴美留学。我没多想,就借了他三千块钱——没有借条,没有担保,只是一份信任。
新年过后,我再到吉隆坡,却再也找不到阿祥。他仿佛凭空消失了一样。
那段时间,周围的人几乎都认定我被骗了。我成了茶余饭后的笑话,也曾一度怀疑人性是否还有真诚与善良。
后来我离开了金马崙,每当想起这件事,内心总有一点隐隐的失落。只是没想到,就在我几乎将它遗忘时,它又悄然回到了我的生活中。
打电话给我的是阿祥的舅舅。他告诉我,阿祥曾经回来过一次,还带着母亲一同赴美。那时因为找不到我,才一直未能归还当年的借款。
这番话让我非常欣慰。至少我知道,阿祥是个念旧、有情有义、懂得感恩的人。
那是个还没有手机、没有社交网络的年代,他甚至不知道我确切的姓名,自然难以联系。而我也只是有一次回金马崙游玩,顺口将电话号码留给了老书记。正是靠着这一点线索,经过几番辗转,他的堂叔才终于联系到我。
阿祥托他带来四千块钱,三千是还款,一千是利息。他特意叮嘱:“一定要把钱交到他手上。”
其实,当年我是真心想帮他一把,从未想过要什么利息。更何况后来老板知道我“被骗”,还特地补贴了我一个月的薪水,说起来我并没有真的吃亏,反而算是“赚了”。
借钱给阿祥,是我人生中做过最“傻气”、也是最不可思议的善事。那笔钱对我来说并不小,而他只是个刚认识没几天的人。这种决定,也许只有在那个年纪才会做出。但正是这份傻气,成为我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一段经历。
唯一的遗憾是,自从他远赴美国后,我再也没有见过他一面。
收到他寄回的钱的那一刻,我非常激动。多年来被嘲笑、被误解、被怀疑的那份委屈,终于得到了释放。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金钱上的回报,而是对自我选择的肯定,也是对人性善良的再次相信。
我始终相信,与人为善,自有福报。做对的事,也许不会立刻有回音,但总会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悄然回应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