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文字记录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和人生经历,尽管我的人生平凡无奇,没有伟大的事业,也没有恢弘的经历,但其中的一些生活片段,却是我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在他人眼中,这些或许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我而言,它们承载着深远的意义。每当回忆往事时,我的思绪便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当时的情景之中,内心深处的感情也随之触动。我希望通过这些文字,与朋友们分享那些年的集体记忆。

2021年5月1日星期六

(1)初到金马崙




 在金马崙的那些年

中学毕业以后,我上去金马崙高原工作,那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好地方,清爽的气温,吸­引了无数的游客上去度假。我热­爱这份工作,不过,后来还是抵挡不住­大城市的魅力而离开。时至今日,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秀美风光,以及那些年的人和事,偶尔还会出现在我­的回忆里。

 初到金马崙

毕业后,有的同学在等待放榜,有的已前往外地打工。我在家乡滞留了几个月,过着百无聊赖的日子,感觉度日如年。

那时的我,如同站在十字路口,心中充满彷徨。眼前的路不是康庄大道,而是泥泞小径,我不知该往哪里走。终于,有一天守得云开见月明,在一位朋友的引荐下,我得到了前往金马崙高原工作的机会。

那是一家位于冷力的小型家族运输公司,老板是大哥,四十多岁,两位弟弟协助打理。他们负责向当地菜农收购蔬菜,分送至各大批发商。我受聘加入,分担部分工作。

公司拥有三辆罗里,每天穿梭于金马崙与吉隆坡、怡保之间。我被称为“财副”,其实是一名随车书记,既要在码头协助分货、记录,也要在店铺中计算账单。此外,还有一位年长的书记,负责抄账和月结。

当年,金马崙约有二十家类似的运输公司,大多规模不大,仅一两辆罗里。而我所在的公司设备齐全,运量可观,老板在当地颇有声望。

冷力是个小镇,没有戏院、银行、中学或政府办事处,镇上仅有两排商店,公司就位于其中一排的转角处,堪称市中心。

老板一家住在顶楼,我与他的一名弟弟同住二楼,老书记住在楼下。渐渐地,我融入了这个家庭,尤以老板的母亲最为慈爱,视我如亲人。

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运输蔬菜的运费,二是贩售肥料、农药和竹箩。罗里载着蔬菜下山送往市场,回程则从养鸡场带回鸡粪,再加上打巴出产的竹箩,一并转售给菜农。

一车蔬菜运往吉隆坡,运费约四五百元,若超载甚至达六百元。菜园到码头之间的短程运输另计,小箩一元,大箩两元。

批发商将现金或支票托司机带回,我清晨便开始核对账目,为每一位菜农计算当天的收入。

菜农的蔬菜通常由多个批发商分购,我需在每张账单上标明重量、扣除车资,再记进他们的户头。

老板和老书记使用算盘,我则操作一部手摇计算机。到了第二年,公司引进电子计算机,在七十年代初,这算是非常先进的设备。

初入职时,我对账目还不熟练,需花更多时间处理,每天清晨六点前便起床。那时天气寒冷,衣物单薄,没有外套,只能裹着被褥在店里做账。那副模样如今想来颇为滑稽,幸好清晨没有人看到。

八点多,室内气温回升,我才上楼更衣,这时陆续有菜农前来领取货单。

冷力是从打巴通往高原的第一站,我一住便是多年。谁能料到,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竟是在这山明水秀的小镇展开。

许多人向往高原的清新空气与美丽风光,远道而来旅游,需花费车资、住宿和餐费。而我却在这里生活工作,日日沐浴在凉爽气候中,欣赏田园风光,不花分文,心里还挺得意。那段刚开始的日子,确实有点小小的幸福感。

现在冷力大街两边都有了店铺

当年我在金马崙工作,背景中的那一座角头三层建筑就是我每天早上工作的地方,我的宿舍就在楼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