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吉隆坡的大巴刹坐落在怡保律,也就是现在的布特拉世界贸易中心(PWTC)所在地。这里曾是全国最重要的蔬菜批发市场,建筑内聚集了上百家批发商,每天清晨人声鼎沸、车水马龙。
凌晨五点,大巴刹便已开始营业。菜贩们从这里批发新鲜蔬菜,再分送至吉隆坡各个角落。等到早上九点,档口便开始清理,批发商准备结账,街道上也逐渐恢复平静。
当时,雪兰莪州各地的菜贩多数通过中间商,从吉隆坡取得蔬菜供应。至于霹雳州,则以怡保的大巴刹为中心,统筹整个区域的菜市。
金宝、安顺、丹绒马林等地的中间商,多半自己驾着小货车,直接上金马崙向菜农收购新鲜蔬菜。而如新山、关丹、大山脚等地,则是每天由一辆大罗里专门送菜过去。
大巴刹本身是一个龙蛇混杂的地方,帮派势力错综复杂。有一次,一名司机在大巴刹被两名私会党徒索取几十令吉的“保护费”。我们向某位菜商反映后,钱虽然被退了回来,但这件事让我第一次感受到那种无形的威压。
那时候还没有南北大道,从冷力到吉隆坡得花上整整四个小时。每辆菜车配有两名司机,轮班开车。他们通常会在打巴添油、换班,换下的司机则爬上驾驶座上的箱格小睡。
从万桡通往吉隆坡,必须穿过邓普乐公园的山路,那是一段弯曲狭窄的单行道。菜车在长坡上缓慢爬行,常常造成后方车辆长龙。一旦遇上故障更是棘手。有一次,我们同行的罗里在此爆胎,车子严重倾斜,只能先卸下一部分货物才能换胎。那地方狭小,我们也下车帮忙,整整折腾了几个小时,严重塞车,行程被耽误了四个多小时。
每天下午五点多,来自金马崙的菜车陆续抵达大巴刹卸货。几个年轻小伙轮流把一箩箩蔬菜推到不同批发商的档口。与此同时,批发商也把前一日的账单交给司机带回公司。
之后,司机再把罗里开到养鸡场,装上袋装鸡粪作为回程的货物。等他们吃过晚饭、在饭店冲凉后,才重新上路。经过打巴时,再把新的竹箩叠好放入车斗,通常回到冷力已是凌晨一两点。
星期日是批发市场的休息日,星期六不收菜。星期五晚上,司机会在吉隆坡过夜。如果我想进城,就搭这一趟车同行。
吃过晚餐后,大家结伴去看电影。那时在吉隆坡看过的卖座片包括《半斤八两》《大白鲨》《金刚》《周末狂欢》《醉拳》等,都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作。
我们住在巴刹附近一家廉价旅店,很多菜车司机都住那里。店家特地设一间大房供人聚赌,十几个人围着一桌,赌的是牌九。
我的职责是分派蔬菜给各家批发商。每次来吉隆坡,总有菜商特别热情款待我。当时年纪轻,还没见过世面,一顿丰盛的晚餐便让我受宠若惊。
日后才渐渐明白,这是生意场上的常态。农历新年时,还有人会塞红包给我。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多分到一些优质菜,尤其是产量稀少的品种。
金马崙的蔬菜买卖机制独特:蔬菜先送至批发商手上,价格由他们定,菜农隔天看到账单后,才知道最终实收多少。虽然价格波动通常不大,但整个制度是否公平,的确存在争议。
不过,它能沿用多年,自有它的合理性。菜商之间也有竞争。如果某家批得太低,我们会提醒他,或者日后少配些菜给他。不然,菜农看到自己的蔬菜卖得比别人低,肯定不满,怨言四起。长期下来,不仅会伤害商誉,也可能流失客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