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云雾,在我眼前飘荡,我心中亦是一片迷茫。
山上的生活安逸平静,但我的内心早已悄悄向往城市的缤纷与热闹。对未来的人生,我知道,是时候做出选择了。于是,我决定离开。
回想当年,我的第一份薪水是每月一百二十元,工作了六年后,薪资涨到了四百多。那时我并不清楚外面的薪金水平,也无从比较。朋友告诉我,我不必负担房租与膳食,待遇已算相当不错。
老板的善待,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他的信任与体谅,不仅成就了这段平凡却扎实的职涯,也成为我日后待人接物的重要参照。这份工作,锻炼了我的体力与心志,也为将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原本,我只需拿笔做账,记录出货。但我主动拿起铁钩,协助搬运装卸。他虽不在现场,却知道我多做了事,并给予奖励。那份被看见的努力,给予我极大的鼓舞。
后来在其他地方工作,我仍秉持同样的态度:份内的事,任劳任怨;份外的事,尽力承担。虽然不是每一分付出都立刻回报,但只要心存善念,好事终会在不经意间悄然降临。
童年的坎坷,造就了我强烈的求生本能。小时候吃过苦,长大后更渴望品尝生活的甜。虽然如今的生活不算苦,却也说不上甜。我知道自己要走的路:吉隆坡,国内最繁华的城市,一定藏着属于我的机会。
也许,金马崙的工作经验在城市里派不上用场,但几年的山居生活,却让我在人际处世方面成熟不少。
临别前,好友万州语重心长地说:“如果哪天你在吉隆坡混不下去,随时回来,我们一起再闯。”他的这句话,成了我下山的底气。即使一事无成,至少还有一条退路。
而另一位好友福兴,更是默默地塞给我一张五千元的支票:“存着以备不时之需,如果有机会,也可以用来投资。”他的信任与期待让我深感温暖。人生得一知己,夫复何求?
1979年的最后一天,福兴结婚。喜宴之后,我们话别。我与朋友们互道珍重,带着他们的祝福,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金马崙高原,启程去吉隆坡追梦。
那一年,电视台首次播放彩色节目,许多家庭购入彩电,掀起观赏香港电视剧的热潮。我像是当时“网中人”里面的阿灿,向往大都会的繁华,奋不顾身投奔而去。
回首来时路,欢乐多过忧伤,六年光景恍如一瞬间,青山依旧,绿水不变,在这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我也成长了。
此去经年,不知何时再回来。望着远山苍翠欲滴,那令人心醉的美好,我知道自己将永远怀念这里的一切。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他日重逢,也许已是人事全非。
曾经的相遇,如梦如烟。我们在星光之下,在花园小径,在山坡晨雾中,谈人生,谈理想。离别时,没有浪漫的场景,没有刻骨铭心的伤感,只有淡淡的哀愁与不舍。
我们都明白,金马崙只是人生的驿站。在那个时空,两个在异乡相遇的年轻人,就像风中柳絮、水上浮萍,终究只是彼此生命中的过客。
多年之后,还有谁会记得谁?
在金马崙的那些年 (完结篇)
风吹铃儿叮当,彩云几许今飞,清脆的敲击声,依旧在冷冷的空气中回荡,
我要离开了,就让它好好地挂在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