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我被委任为公司的营销经理,职责是制定市场拓展策略和销售计划,并进行市场预测,捕捉潜在机会。这是我第一次全面负责一个部门,肩上的责任前所未有地沉重。
当时,营销部门仅剩三位业务员,大部分营收来自我本人及几位主要经销商,其中包括我两位老友的公司,他们事业蒸蒸日上,已成为我们的核心合作伙伴。
上任之初,我的第一步是扩充团队,招募了几位新人。紧接着,我投入大量时间培训和辅导每位业务员,启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熟练掌握产品知识,并在服务现有客户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客源。我也建立了奖励机制,以激励团队达成销售目标。
营销部职员约有十多人,虽不算庞大,但对我来说,却是全新的挑战。我没有团队管理经验,也从未接受过正式培训,要发挥领导力,实在困难重重。
除了带领团队,我还需确保公司保持竞争优势,在激烈的行业中稳占领先地位。同时,我也要持续关注市场趋势、竞争动态与潜在危机,开拓视野,寻找突破口。
我明白,销售经验不等于管理能力。为了补足短板,我向朋友借阅有关营销策略的书籍。英文版的内容晦涩,我往往要反复阅读几遍才能吸收;于是,我也购买了大量中文书籍。当时市场上有不少来自港台的翻印版,价格便宜,那一年,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勤奋地阅读。
当然,临时抱佛脚的效果有限。直到真正需要运用知识时,我才深切体会“书到用时方恨少”。我懊悔过去太少逛书店,若能早些涉猎这些知识,或许能少走许多弯路。离开校园后,我们其实更应持续进修,人生回报最高的投资,就是为自己增值。
那些刚从海外学成归来的人,只需短短时间,就能理解我们摸索多年才领悟的道理,因为许多答案早已写在书里。经验固然重要,但借助他人的经验,更能事半功倍。
我还得自学电脑,学会用它来计算价格、撰写报价、发送邮件。没有人专门指导,我只能频繁请教年轻同事,再自己不断摸索。经过反复练习,终于掌握了基本技能,满足日常工作所需。
由于工作中常需回复客户的询问和投诉,我也自费报读英文写作夜校课程,并参考多本商业信函范本。每次写好英文信件,我都会请一位受英文教育的同事帮忙润色,反复修改后才寄出。刚开始时,我写一封信要花上大半天,但随着不断练习,进步渐显,修改的地方也越来越少。两年后,我已经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数页的业务报告,这一切都离不开那位热心同事的帮助。
与此同时,国内的电脑纸印刷厂已激增至五十多家,市场供过于求。标准化产品的竞争尤为激烈,客户货源选择更多,厂商为了抢占市场展开价格战,导致利润大幅压缩,行业前景逐渐暗淡。
削价竞争虽是最常见的销售手段,却严重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甚至挤压了规范经营者的生存空间。为了避免陷入恶性循环,我始终坚持从产品质量与服务中打造差异化优势,而非单纯拼价格。
在这片“红海”市场中求存,唯有将成本控制得比竞争者更低才有机会胜出。我们拥有庞大的销售体量,在成本控制上有天然优势。此外,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我也推动团队销售更具附加值的保安印刷产品,逐步建立差异化定位。
1993年,公司营业额为2700多万元,盈利超过400万元;随后每年稳步增长,到1997年,营业额突破3900万元,盈利也达600多万元。当年公司的实收资本约为1600万元,换算下来每股盈利达RM0.35,这在同行业中是非常亮眼的表现。
我深知,这一切成就离不开一群优秀的同事,无论是业务人员还是客服团队,他们都付出了巨大努力。能够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脱颖而出,我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公司也给予我相应的回报。
这段旅程虽充满挑战,但也让我收获了成长与成就。从销售员到营销经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能力可以培养,信心必须建立。只要愿意不断学习、勇于承担,任何看似无法胜任的角色,也能渐渐驾驭。
集装箱里有进口自外国的纸张原料,也有的是等待运往海外的制成品。
我时常要和客户书信来往,所以要买一些书本参考。
我们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印制特别产品,这些都不是普通的电脑表格,难免要和其他印刷厂竞争这类原本不属于我们的产品。
各种场所的入门票
电讯公司是市场的大客户,每个月发出的电话单,数量多过任何一家银行的月结单。
输往泰国的印制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