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文字记录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和人生经历,尽管我的人生平凡无奇,没有伟大的事业,也没有恢弘的经历,但其中的一些生活片段,却是我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在他人眼中,这些或许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我而言,它们承载着深远的意义。每当回忆往事时,我的思绪便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当时的情景之中,内心深处的感情也随之触动。我希望通过这些文字,与朋友们分享那些年的集体记忆。

2021年8月30日星期一

(48)峰回路转的收获


 每天早上,我都有一个固定的习惯:吃早餐、喝咖啡、看报纸。那天也不例外。阳光穿过饭厅的窗帘,报纸摊在桌上,我随意翻阅。直到眼角无意间扫到一则通告,顿时眼前一亮。

那是一家华资合作社发布的消息,宣布将在数月后派发股息,距上一次分红,已是将近二十年前的事。同时,他们也提醒会员,如果搬了家,须在截止日期前更新地址,以确保支票能够寄达。

我立刻意识到,这不仅是一则通告,而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商机。

这家合作社有二十多万名会员,规模庞大,派发股息绝非小工程,必然需要外包操作。他们可以找银行,也可能委托股票注册公司,或者直接寻找熟悉保安印刷与数据处理流程的厂商。

这正是我们的强项,我们不只印支票,更能提供从资料处理到电子盖章、打封、邮寄的一条龙服务。

当下,我放下早餐,第一时间查到了合作社的联系方式,并与一位负责人小陈取得了联系,他答应翌日安排会面。

如果我没主动出击,这块大饼,恐怕早已落入别人碗中。

隔天,我如约前往他们的办公室。一番交流后才得知,原来联号公司早已推荐另一家供应商,小陈也倾向照办,我们已处于劣势。这位年轻人初次被委以重任,缺乏经验,自然倾向选用“被介绍”的人选。

我并没有急于说服,而是耐心讲解我们公司的背景,分享过往处理大型项目的经验,清晰地阐述整个流程与可能出现的风险。小陈听得很认真,并表示会向上司汇报,尽量争取让我们参与投标。之后,合作社决定将项目公开招标。

我们拥有技术、信誉、人脉……一切都站在有利的一方,我对拿下这份合约充满信心。然而,事情并未如我所愿。

董事会召开后,我迟迟未收到任何回应,心中隐隐不安。最终还是我主动拨了电话,小陈有些歉意地告诉我,他并未参与会议,而董事会决定将合同交给报价最低的厂商,正是那家早已被推荐的公司。

我心里一沉,虽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这是市场的规则,价格至上,无可厚非。

但那一夜,我辗转反侧。说不在意是假的,毕竟我看见了那道门,却眼睁睁看着它关上。深夜躺在床上,我开始思考:难道就没有转圜余地了吗?

第二天,我再次致电小陈。语气平和,表达理解与接受,也提醒他务必慎重处理项目每一个环节。年轻、没有经验的他,其实承担着巨大压力。

我没有责怪他,反而把自己过往踩过的雷,用一种温和的方式提醒他,尤其强调保安印刷的风险和供应链的严谨要求。我告诉他:万一出错,受责的一定不是上头,而是执行者。

我没提我们曾经犯过的错误,但他应该能听懂我话里的分量。其实,我心里还有点侥幸,希望这番提醒,或许会让他们重新考虑。

果不其然,一个星期后,奇迹出现。

小陈打来电话,说他的上司,既是合作社的领导层,希望与我再度面谈。我知道,一线希望,已然重燃。

隔天,我带着两位技术同事,亲自前往。会议上,我把作业流程、技术要求、时间管理一一道出,同时指出可能的隐患和处理机制。

这一次,我们说服了对方,拿下了合约。一念之间,峰回路转。我知道,这背后,是小陈的力挺,也是我们的专业与诚意打动了客户。

项目如期展开、顺利完成,客户满意,公司赢利,而我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高光时刻,更是退休前的一次漂亮收官。

这份合约,不只是金钱上的收获,更像一场“经验与耐性”的胜仗。它让我明白,有些事,只要还没完全结束,就永远有机会翻盘。




























2021年8月28日星期六

(47)职场中难忘的事件


 在我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曾经处理过无数印刷项目,也遇过不少突发状况,但那一次印制股息支票的事件,却至今仍让我印象深刻,它几乎酿成一场无法挽回的灾难。

那是为一家大型上市公司承印股息支票,这家公司有两万多名股东,每当股息发放,公司便会通过我们印刷支票并直接寄送给股东。流程严格,也熟悉不过:我根据公司提供的格式制作样本,经由公司秘书及注册处审核签准,才安排正式印刷。

截止日期一到,注册处便会发来最新的股东资料,包括姓名、地址、持股数量与应得股息等数据。操作员会依据这些资料打印数张样本,交由客户再次确认。待获批后,方能进行批量印刷。这类股息支票属于保安印刷范畴,所有工序必须在封闭区域内进行,作业程序一向严谨。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那一次,操作员为了图方便,绕过了标准程序。他在旧的模板上自行填入新数据,打印样本交客户签核,之后再据此进行大批量印刷。看似省时,实则埋下了巨大隐患。由于版面内容未清理干净,打印过程中竟出现了混乱版本,而负责检查的同事也未察觉。

全部支票如期装入信封,第二天一早送往邮政局。部分支票还直接交到公司注册处,整个过程一切照常。

直到傍晚,我接到一通电话,像晴天霹雳般击在我头上,支票上的日期印错了。原应为“2010年”,却误印为“2001年”。

这意味着,所有支票都已过期,等同废纸一张。

当下我整个人僵住,脑中一片空白。作为业务负责人,我无法推卸责任,尽管失误源自他人,但客户是我接洽的,项目是我主导的,这笔帐最终只能算在我头上。

我冷静下来,立即展开应对。首先核实问题源头,再评估影响范围,两万多张支票,分布全国各地。最早一批,或许第二天就会入账,其余的会在接下来几周陆续过账。一旦被银行拒绝,后果不堪设想。

我第一时间致电相关银行总部,找上合作已久的负责人说明情况。尽管彼此关系不错,但此事非同小可,涉及面广,绝非私下口头可以摆平。他们建议我隔天一早亲自前往,与数位银行高层会面协商,并承诺在中午前定出解决方案。

那一夜,漫漫长夜,我辗转难眠。

如果银行不接受这批支票,我们必须为每张退票支付RM10的罚款,另需重新印制所有支票、重新装封、重新邮寄。还要登报公告,向全国股东解释与致歉,这不仅是金钱损失,更可能重创客户的信誉。

第二天清早,我按约赴会,与几位银行高层面对面沟通。我以诚恳的态度,主动承认疏失,说明事件始末,同时强调此事对各方皆无益。退票会造成极大混乱,也可能影响公众对银行与客户双方的信任。

经过反复讨论与游说,银行方面终于接受了我提出替代方案,并稍作调整。总行向全国分行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他们人工处理这批支票,跳过中央自动解读系统,允许入账。

这不仅是一次应急处理,更可能是史无前例的特别通融。银行承担了不小的风险与工作量,让我深感庆幸与感激。

事后,公司没有任何金钱损失,客户也未受到负面影响,后续合作如常继续。而我们公司内部也因此事进行了全面检讨,修改了多项审查与执行机制,确保类似错误不再重演。

我深知,这次能圆满收场,并非只是运气。平时与银行维持的良好关系、我们一贯的专业态度,以及客户长期以来的信任,都是关键因素

这一事件让我更加明白,在工作中,不仅要做好每一件小事,更要对突发状况保持清醒的头脑与快速的应变能力。人生中难免遇到风浪,冷静面对,是唯一的出路。

那些年,我处理过大大小小的危机,但这一次支票的风波,是我最深刻的一课。风平浪静的日子里,也会出现突发事件,无论如何,过去的好事坏事,都已经成了往事。